日前,中央正式發文整治形式主義:要求對現有的達標活動進行清理,已經開展的期滿后自行取消。從業者表示,安全生產標準化定級屬于達標活動,或將被取消!
同一時間,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下發《關于暫停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等級評定工作的通知》,在砂石、水泥等礦山行業引發強烈震動。
作為建材工業的“糧食基地”,砂石、水泥礦山的安全生產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生存,更直接影響下游產業鏈的穩定運行。此次全國范圍內暫停等級評定工作,看似是行政流程的臨時調整,實則為砂石、水泥礦山安全管理模式的深層變革按下了“加速鍵”。
全面清理達標活動!
2025年6月23日,水利部監督司突然發布《關于暫停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的通知》,文件簽發后2小時內,全國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全面關閉,不再受理標準化等級評審申請、期滿延期申請。值得注意的是,該系統在停用前24小時還曾發布過新版操作指南,這種"毫無征兆的急剎車"讓中國水利工程協會的專家都直言"二十年未見"。
7月31日,應急管理部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清理達標活動的通知要求,暫停全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二級、三級標準化評審全部凍結,各省市同步執行。在建項目轉為"企業自主承諾制"已公示未發證項目全部撤回文件特別強調"全國執行標準絕對統一",某省級應急廳官員向記者透露:"連過渡期都沒留,7月31日18:00文件到省里,19:30我們就切斷了系統對接。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暫停源于中央專項整治形式主義,要求清理各類達標活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定級被納入清理范圍,旨在剝離形式化流程,聚焦安全管理本質。
目前,建筑、化工等8個關聯行業已出現"跟風停審",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預估受影響企業超12萬家。
取消評審定級 為企業減負!
據悉,過去由政府主導的評審定級,部分環節可能存在形式主義、增加企業迎檢負擔、甚至滋生“花錢買證”等問題。叫停評審旨在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行政干預,減輕企業負擔。
政策更加強調企業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標準化建設應該是企業自主、自覺、常態化的行為,而非為了應付評審或獲取某個等級。
政策導向是要求企業將標準化的要求真正融入到日常管理和作業過程中,產生實效,而不是僅僅為了獲得一紙證書,應注重實效,反對形式主義。
為評級而停產整改模式將終結!
據悉,《通知》明確要求“全國同口徑、一盤棋”暫停評級,對砂石礦山而言,這意味著長期以來“為評級而停產整改”“為拿證而突擊補賬”的畸形模式將終結。
從業者表示,礦山的安全責任歷來存在“斷層”,礦山開采由外包隊負責,安全管理推給第三方,企業總部只看評級結果。傳統"以評代管"模式暴露的弊端在2025年湖南某骨料礦山垮塌事故中集中爆發——該企業持有二級安全證書卻存在17項未整改隱患。
政策調整后,這種“甩鍋模式”或將難以為繼。新規倒逼企業建立“總部-礦山-班組”三級責任體系,比如推行“礦山安全穿透式管理”,要求總部安全部門每月駐礦檢查,直接對接一線。
應急管理部此次叫停全等級評審,或是對歷史經驗的反思與超越。一方面,對于砂石、水泥礦山而言,“后評級時代”的安全管理,應當回歸行業特性,讓安全標準適配露天開采、大宗運輸、長周期作業的實際;讓安全要求真正走進礦工的日常操作和思想意識。
另一方面,當砂石、水泥等礦山不再為證書奔波,而是專注于每一次爆破的精準、每一米邊坡的穩定、每一臺設備的防護,或將推動企業建立"每日風險掃描+智能監測預警"的動態管理體系,例如安徽海螺集團已試點將無人機巡檢、邊坡雷達監測數據直接對接省級監管平臺。砂石等礦山行業才能真正實現從“被動合規”到“主動安全”的質變。
編輯:賈林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