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之上,貨輪穿梭,碼頭繁忙。今年上半年,廣東肇慶全市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808萬噸,同比增長42%,創下歷史新高——躍動的數字,成為肇慶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江內河航運樞紐中心的生動注腳。
依托西江過境225公里的天然優勢,肇慶近年聚焦強港口、提運力、暢航道、旺產業四大環節,持續推動西江黃金水道釋放黃金效益。近3年,全市水運項目累計投資49.6億元,水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速連續3年位居珠三角第一、全省前列。
多艘貨輪往來肇慶三榕港。西江日報記者吳勇強攝
強港口 3年新增32個泊位
肇慶圍繞“5+N”港口集群發展格局和臨港產業園區規劃需求,持續完善全市水運基礎設施,分近、中、遠期3個階段有序推進21個港口碼頭開發建設。
目前,全市正推進港口碼頭建設項目7個,總投資超61億元。其中,在建的省重點港航項目4個(包括悅城、九市、新基灣、長崗等碼頭)累計完成投資26.5億元,計劃到2025年底實現部分泊位運營投產,到2026年底全面建成運營。
同時,肇慶加快推進高要金崗、高要逕口及德慶回龍3個擬建碼頭前期工作,力爭3年內實現全市泊位數量從55個增至87個,港口年通過能力從0.56億噸躍升至1.76億噸。
提運力 智慧平臺“一網統管”
貨物到港,系統自動識別、智能分配堆場……在肇慶新港,智慧港口運營管理平臺大幅壓縮了船舶等待時間。當前,肇慶大力推進智慧港口建設,高效建成智慧港口運營管理平臺,逐步實現跨碼頭“一網統管”,并落地智能堆場、貨物智能識別等場景應用,全面賦能港口作業智能調度和精細協同。目前,肇慶已完成10個碼頭的升級改造,累計投資5256萬元,提升通過能力1200萬噸/年。
肇慶的政策服務也在持續優化。通過深化港航行業證照分離改革、推進船舶轉籍不停航辦證、開展水上危險貨物運輸業務等舉措,肇慶近3年新增水運企業11家、船舶148艘,總運力突破88萬噸,帶動6家企業邁入規上行列。全市水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速連續3年排名珠三角第一、全省前四。
暢航道 “組合港”通關提速
肇慶積極推廣應用“組合港(一港通)”、水鐵聯運等便利化運輸模式,提升港口集疏運效率,實現水陸物流與肇貨出海無縫對接。同時,我市推動肇慶三榕港與肇慶鐵路貨場業務合作,成為廣東省唯一內河多式聯運港口,為合作企業每年節省運輸成本40%以上。
肇慶的綠色航運同樣蹄疾步穩。國內最大規模的LNG船舶加注站——西江能源樞紐中心已在德慶建成投用,累計完成LNG加注3567噸,服務船舶827艘。同時,肇慶在全省率先建成橋梁防撞預警系統,有效保障西江肇慶段安全暢通高效。
旺產業 5條皮帶廊直連港口
在封開縣,長崗皮帶廊運輸系統串聯起礦區與碼頭,讓石料“坐”著皮帶直送港口,發往大灣區各地。像這樣礦區直通港口的皮帶廊項目,肇慶已引進5個,完成投資19.6億元,累計出貨1500萬噸。
肇慶積極做好港口與周邊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城區等規劃配套銜接,全力打造臨港產業集群,實現以港促產、以產興城。肇慶發揮全市建筑用花崗巖、砂巖、灰巖等礦種預測資源儲量超100億立方米的資源優勢,借助西江港口碼頭通江達海便利,持續培育壯大綠色建材產業。
依托西江航道和百億立方米資源儲量,肇慶已引育華潤、海螺、葛洲壩等綠色建材規上企業334家,形成年產值574億元的產業集群,“前港-中區-后城”融合發展格局正加速成形。
編輯:周若萱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